A+瞎妹_3月20日 在台上映(1)
美國女星奧莉維亞魏爾德演而優則導,交出首部長片《A+瞎妹》,劇情描述一對自視甚高、拒絕社交玩樂的高中書呆子死黨,偶然發現她們私認為平時不顧課業、成天打混的同學竟然相繼考進名門大學,面對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卻沒有成為贏家,以及學生時光形同荒廢的殘酷事實,她們決定參加校園風雲人物舉辦的派對,在畢業前夜盡情狂歡,把逝去的青春,一晚玩回來。

YA校園喜劇作為好萊塢最常見的次類型之一,影片聚焦迷惘、啟發、愛情,遵循掙扎與體悟的套路當然可想而知,但同樣的類型框架,角度或語調不同,老舊軀體也可能浮現新穎面孔,尤其近年女性主權意識扶搖直上,女性創作者的話語權和創作能量更是賦予YA類型搖身一變的可能性,前些年真誠動人的《最佳閨蜜》、道地溫柔的《淑女鳥》都是顯而易見的範例。
Booksmart+5
魏爾德的《A+瞎妹》充斥少女日記的筆觸痕跡,除了站上女性自覺的舞台、繼承YA片的傳統特色,同時還雜揉公路電影的調性,細膩浮誇地鋪陳主角心境成長的脈絡,坦然直率地揭露女性的私密與內心世界,其劇本細心照料筆下的角色,從師長到邊緣人學生都有看點,成功打造出一個令人陶醉的故事背景,影片既反映主流意識的勢不可擋,更顯現出創作者積極替類型添加新意的野心,鋪陳、衝突、和解的好萊塢典型敘事套路魏爾德雖然照單全收,但過程灌注的深情與戲謔調侃,仍引領故事逃離俗濫的圍困。

例如「乖學生學壞」這足以徹底改變人生的戲劇設定,影片卻大膽採用一夜濃縮,懷有心機地讓主角找不到派對目的地,使其在探詢之餘,透過與旁人周旋的對照,體悟「青春有限、享受生活」的重要性。對YA片來說,成長固然不是新鮮事,但魏爾德結合流行文化的影像雕琢巧妙地將少女情懷的迷茫和想像勾勒出來,幾次長鏡頭運用,漂亮地捕捉到心碎的瞬間;在揮手告別青春之前,吸食毒品、性愛經驗、性向啟蒙、暗戀破滅等場面和話題接連被端上檯面,既要你重新解讀青春,也想你敞開心胸接納多元。
embooksmartem-is-the-high-school-2184537
有趣的是,除了必然的姊妹情感昇華描寫,這部影片同時費盡心思呵護配角群,從兼職司機的校長到內心寂寞苦不堪言的富家子都獲有相當程度的表率,而好心卻被貼上「淫蕩」標籤的女學生、身為師長但懂得享受派對的女教師也都有極佳的形象翻轉。這些角色的存在忠誠地服務於電影唯一的命題──打破標籤迷思,猶如眾星拱月般,和兩名主角的迷惘形成逗趣卻誠懇的互文效果,尤其搭配片中一段高潮翻臉戲碼,旁觀者紛紛拿起手機錄影的情境,表達出影片的語意及目的其實在於戳破現代社會表象綁架判斷的網路現象。嚴謹的主題能大而化之地處理,讓影片顯得更難能可貴。

主演的凱特琳戴佛與比妮費爾德斯坦可愛而討喜,她們揉合了青春的體悟和成長,並且在茫然中持續掙扎,同時背負失去與收穫的重量,搞懂情誼的真諦是溝通和理解。前者在片中小秀一段好歌喉;後者則顛覆在《淑女鳥》的形象,扮演起主導叛逆行徑的角色,處處充滿驚喜與笑料。青春無關對錯,唯有選擇的差異,《A+瞎妹》趕上無憂無慮的末班車,用盡興和瘋狂取代錯過與哀悼,雖稱不上劃世代的傑作,但擺著清新小品之姿,已然達成撫慰觀眾心靈的作用,證明跳脫好萊塢框架的美國獨立製片才是美國電影創作能量的孕育地,而在這部電影裡,可能有幾個剎那,你彷彿重新經歷了青春的天真與荒唐。

Rating:4 / 5 



Momo的Instagram連結

arrow
arrow

    Momo的電影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