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因為拍攝網路劇《Mr.Bartender》和《私室》而嶄露頭角的導演徐嘉凱,這回突破重重萬難,終於拍出第一部電影長片。《聖人大盜》是一部關於「區塊鏈」這項網路金融科技的商業犯罪電影,劇情描述由曹晏豪飾演的青年創業家尹子翔,提出一項以「區塊鏈」為理念核心的概念計畫,企圖翻轉資本主義根深蒂固的社會結構,創造全新且公開透明的金融技術,但隨著他越來越深入金融社會的中心地帶,終究還是面臨到目睹醜陋真相曝光後的人性考驗。

「區塊鏈」嚴格來說不算是新聞,因為中本聰早在2008年就於《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其追求的理念是「去中心化」的金融公開透明,讓每個人都能清楚掌握自己財產的動向,並且避免權力集中於特定的人手中。比特幣的興起可謂是這項科技的一聲號角,但是「區塊鏈」富有理念卻尚未健全的建構與發展,依舊不斷顯現出這項技術的不確定性和安全性考量。於是時至今日,這項議題仍然是備受大眾質疑、有待商榷的敏感話題。

徐嘉凱導演靠《聖人大盜》一舉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實至名歸。因為在這部片裏頭,你看得見他的創新與大膽。藉由《聖人大盜》,徐嘉凱導演拓展了台灣商業電影的多元性,本片從商戰主題切入,從概念思維到服裝設計皆有講究,儘管格局不像好萊塢電影《大賣空》、《華爾街之狼》如此宏觀,卻也絲毫不失風采,還透過影像化的娛樂效果詮釋「區塊鏈」等專有名詞,讓電影看似艱澀難懂的大綱,在故事中反而平易近人。再者,站在輿論質疑的風口浪尖上,徐嘉凱導演勇敢地提倡與宣導未來科技的趨勢與可能性,其實一再透漏這部電影的最終意旨並不在解答,而是發起思考和討論。

從早期拍攝的網路劇開始,徐嘉凱導演就非常擅長塑造價值觀衝突的激辯,並非試圖討觀眾歡喜,反而更像導演本身的自言自語,在妥協、堅持等多種看待社會的角度中不斷拉扯,任誰都沒有正確答案,也無法徹底否認對方。這項優點完好如初被帶入《聖人大盜》中。主角尹子翔的工作團隊裡,除了家裡有錢的女朋友之外,還有一位不齒資本主義的電腦天才,以及一位個性實際,願意向社會妥協的合作夥伴,簡單的四人團隊,映照的就是一個年輕人處於現代社會的掙扎縮影,一方面是自尊、一方面是生活,徐嘉凱導演對場景和人物的精雕細琢,營造出不少精湛的衝突戲,成功讓任何抉擇都是考驗,但沒有是非對錯。

電影整體質感自然不在話下,但徐嘉凱導演仍面臨到初導長片勢必需要克服的難題,即劇情發展的建構。對於這部片來說,較為可惜的是故事背景的前期鋪設不夠生動,連帶影響角色心境轉折的說服力,使不少場景的張力因此顯得薄弱許多,即便人物塑造和價值觀衝突的場景已是目不暇給,但以長片的劇情邏輯來說,這部電影的劇本仍有待加強。此外,本片打著「區塊鏈」的主題,導演卻沒有替這項科技做出更深邃的探討,反而以浪漫化的方式形塑小蝦米吃大鯨魚的新世代革命,雖然年輕世代看待資本主義的壓迫與無奈拍到位了,但這項新科技的必然性與可行性,在電影裡恐怕就虎頭蛇尾了。

不過讓人驚喜的,是徐嘉凱導演顛覆了過去幾年好萊塢商戰電影的刻板印象,打破金錢遊戲乃男人至上的規矩。雖然本片以曹晏豪飾演的青年創業家為中心,但女主角賴雅妍才是真正在官商勾結的金融鬥爭中,握有決定勝負權力之人。她的精湛演出烘托了電影的故事性,導演徐嘉凱也成就了她一張相當亮眼的成績單,是令人心滿意足的意外收穫。曹晏豪則是顯得中規中矩許多,但面對巨星曾志偉的陰狠狡詐,他初生之犢的青澀感又恰到好處。反而飾演電腦天才的巫建和雖然一如往常、沉默寡言,但有他在的戲裏頭,就讓人內心有股安心油然而生。

說《聖人大盜》是一部實驗性電影,或說是導演看待未來世界的個人想像都不為過,因為一方面「區塊鏈」的概念尚未成熟,其核心理念的烏托邦稍嫌天馬行空,但導演仍然挺身而出,引領觀眾一窺他對於未來發展的壯志與熱情,成功替電影中革命所付出的代價,烘托出一點溫情和柔情;另一方面,這部電影藉由金融遊戲的醜陋,聚焦一名青年男子的掙扎,描繪感情和家庭壓力、生活與自尊的拉扯,其實正好是台灣當代青年所面臨的時空寫照,商戰的娛樂效果擺脫後,電影本質是人性摹寫。

「區塊鏈」這類科技確實有可能成為未來世界必然的趨勢,但對於這部電影和徐嘉凱導演來說,更重要也更成功的,可能是創作團隊透過群眾募資,終於把這部電影給拍成,讓我們見證到才華展現與觀眾信任之間的微妙關係,甚至證明了網路世代新科技的自由,正在孕育更多可能性,本來在網路平台上的小劇集,最終也能登上大螢幕。如今舞台架設已然完成,問題就在於,我們選擇的是坐而言?還是起而行?




Momo的Instagram連結

arrow
arrow

    Momo的電影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