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德彼特實在是有趣的演員,當你見他在主流商業片賣弄英姿而將其歸類偶像派的同時,他卻又展現出足以問鼎獎座的實力派演技。他這回在《星際救援》飾演一名跟隨父親腳步踏入宇航業的太空人,因為工作需求,長期壓抑情緒,罹患輕微自閉症。而他父親多年前離開地球前往海王星,進行外星智慧搜索任務,未料任務失敗,始終未歸;焉知一場太空突波意外,竟與父親音訊產生關聯,他也因此被派遣調查。而電影的這段43億公里旅途,就多虧布萊德彼特的「自言自語」,增加了不少看頭。

有趣的是,這部片就跟布萊德彼特一樣,在外貌和內涵的夾雜中,游刃有餘,或者說左右為難。編導詹姆斯葛雷大多時候用緩慢的鏡頭運動,幽微地照亮被科技寂寞環繞的人性光芒,氛圍頗是迷人。卻不知是否礙於商業考量?硬是端出幾段動作和飛車戲,企圖塑造主角的英雄色彩,打破電影寧靜的呼吸頻率,反而形成突兀感,演變成商業和藝術皆不討好的尷尬局面。但相反的,這樣的設定也有潛力吸引不刻意在商業藝術選邊站的「中間影迷」。

儘管《星際救援》不像艾方索柯朗在《地心引力》中,以寂寞至極的渺茫探索生命意義,也不如克里斯多福諾蘭在《星際效應》玩弄科技、翻轉劇情,卻在好萊塢電影一貫以正面能量為最高指導原則的發展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地位,其實算是不過不失,有好萊塢技術呈現浩瀚宇宙的磅礡畫面,還有接納自我的劇情內裡,哪怕不免煽情,導演仍醞釀出一絲溫情與柔情。

耐人尋味的,是太空人每回啟程都必須先通過情緒檢測,確保情緒起伏低於標準值,並且不影響任務,彷彿是職業傷害,映照主角不順遂的感情生活、父親任務失敗的原因。如果人類失去性情,將會成為什麼模樣?導演詹姆斯葛雷將布萊德彼特宛如機器般的冷靜,對比宇宙的孤寂,迫使角色在枯燥的旅途中,自發或被動地探索、接納自己的感情;於是從起初壓抑感情、得知父親存活音訊的煎熬,發展成感情用事、情緒崩潰時,布萊德彼特在外太空幾近無聲的哭泣,才能保有張力;即使這部片並未對故事命題做更深邃、更完整的探討,卻穩妥地藉商業角度述說寂寞,表達人性和感情的重要,然後在猶如大夢初醒後,賦予生活溫馨的從頭來過,除非預期錯誤,否則尚有看點。

以類型而言,《星際救援》確實達到水準要求,宇宙荒蕪成功被形塑成人類逃脫現實生活的藉口,並以一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思辨方式,不斷擠壓人性,卻使餘情溢出,然後全盤傾瀉,唯一欠缺的,就是一氣呵成的氣勢。不過說來也好玩,好萊塢這幾年的太空電影,幾乎都在向觀眾證明史丹利庫柏力克是多厲害的天才,《2001太空漫遊》五十年前留下的身影,至今依然浮現在好萊塢太空片的身段之下,就算《星際救援》主打的是布萊德彼特的賣相,依然逃不掉。

布萊德彼特今年確實繳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在《從前,有個好萊塢》大顯身手,賣外表也賣動作,迷人不已;此回在太空梭裡獨挑大樑,絲毫不失大將之風,可以演內斂、也能演崩潰,其實沒有太多需要挑剔。至於是否足以挑戰奧斯卡?說實話,可能有待商榷。不過湯米李瓊斯和麗芙泰勒的客串,可能會成為觀眾偶然的收穫。

 




Momo的Instagram連結
 

arrow
arrow

    Momo的電影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